建窑复古派-非遗传承人廖成义
这是 2016年北京时间9月15号晚,纽约佳士得【临宇山人】专场,一件南宋油滴建盏,以1030万美元落槌,加上佣金 1170.1万美元,约合人民币7800万元!史上最贵建盏诞生,刷新世界纪录!
熄火600年的宋代建窑,在全球的舞台上重新亮起高光。一时间亿众瞩目,人心沸腾!
地球的另一端,中国建阳水吉后井村建窑遗址,悄然无声,只有廖成义在这里久久徘徊。廖成义生长在后井村,从事建盏收藏和烧制。寂寥的荒山,堆积的匣钵,当年的光辉已被岁月的尘埃掩埋,但是谁又能否认轰动世界的7800万南宋油滴天目茶盏正是出自这里。
1984年,廖成义开始收藏建盏。
“盏”的名称,概括了建盏宽口小足的基本造型,口沿处的开合变化成为器型分类的主要依据。
“器型相对有限,釉面却是千变万化的。”油滴兔毫、乌金茶末、柿红灰背,经典类别已然众多;然而仔细区分,还有更多诗意的想象,飞瀑击滔、如虹入溪、迸泉飒飒……
为了收藏好盏,廖成义辗转于各个古玩市场,拜访私人藏家,甚至求购海外。同时,他也在北京、上海、杭州的拍卖公司担任建盏的鉴定专家。
建盏的保存更需要当代人源源不断的创作,让建盏在日常中触手可及,回到饮茶文化之中,才有生生不息的动力。
当代建盏的烧制主要有两种方式,电窑烧制和柴窑烧制。出于对宋代建盏的崇敬和传统技艺的敬仰,廖成义只用龙窑烧制建盏。后井村的宋代建窑是世界上最长的龙窑,长达135.6米。龙窑在后井此地,上通天,获得和谐的温度、湿度与气压;下接地,顺应丘陵的地势变化,以恰到好处的斜坡渡助推温度上升;中间得人道,一种天人合一的技艺。
2009年,廖成义的龙窑进行筹建。现代的建筑材料无法还原宋代龙窑,为了收集手工的老泥砖、古石板、古瓦片以及窑顶上的老杉木房梁等古建筑材料,廖成义就花费了6年时间。
“从一砖一瓦,到结构造型,甚至到方位朝向都尽我所能去与宋代建窑接近。”于是,便有了与千年建窑古窑址仅距十几米,平行而卧的“後井第一窑”,它是建窑遗址后井村唯一的一座仿宋龙窑。
龙窑为建盏注入精气,泥与釉则是建盏的骨与肉。古人讲究因地制宜,宋代龙窑旧址所产的原料无疑最接近宋人所选。
复古派廖成义只愿意用宋代龙窑周边的胎土和釉料。纯正的泥料,还需要很长时间的陈腐,俗话说:爷爷洗的泥给孙子用。泥与水充分交融,微生物缓慢分解,新泥在岁月中逐渐退去焦躁的脾气,养出温和的性情。
这是后井龙窑的第 窑,待烧的建盏已经装窑完毕。烧窑前的点火仪式,没有繁缛的礼节,却十分庄严。建盏釉面的幻化,神秘莫测。唯有心怀虔诚,才能得天地人的馈赠,与玄妙的釉色相遇。
后井窑中松木燃烧着,释放着高能,以最原始的方式实现泥与瓷的转化;冒着浓烟的后井窑犹如巨龙踏着烟雾驰骋,穿越古今。
老子有云:无,名天地之始。有,名万物之母。我们无法言明一只盏内有多少形与色,它们从无到有,暗合了人们对于宇宙初始、混沌初开时的想象。那群追求高尚人格理想与雅致日常生活的宋代士大夫,不但在建盏中找到了日常和美学的承载,更从盏中领悟到精妙的哲理。
不管世界的脚步如何匆忙急促,都要为这片浸润着宋代文化思想的土地驻足。廖成义接过先祖的智慧,延传千年的技艺,续写故土的传奇。